速看合肥男孩吃蚕豆惊现恐怖一幕主治
2022/5/30 来源:不详上周末,2岁的合肥小男孩嘉嘉和爸爸妈妈去六安看望爷爷奶奶。午饭时,嘉嘉吃了小半碗奶奶从菜地里新采摘的蚕豆。第二天早上,妈妈发现孩子脸色发黄,眼白也有些发黄。“孩子的小便颜色吓到我了,像隔夜的浓茶那样的红褐色,又有点像酱油色,颜色很深。”
医院,医生结合孩子有进食蚕豆的病史,以及检查结果、临床表现,很快做出了诊断:蚕豆病。
医院血液科主任屈丽君介绍,眼下正是蚕豆上市的季节,最近蚕豆病患儿的数量明显增多,5月份以来该院已经收治了18例蚕豆病患儿。大人能吃的蚕豆,怎么孩子吃就变成了“毒物”?
什么是蚕豆病?
蚕豆病又称“胡豆黄”,是一种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乏所导致的疾病,表现为在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的情况下,食用新鲜蚕豆后全身血液中的红细胞会发生溶血,出现血红蛋白尿、黄疸、贫血等反应,严重时可因循环和肾衰竭而死亡。
医院血液科主任屈丽君介绍,蚕豆病多发于身体中缺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的人群中,在进食蚕豆或蚕豆制品后易诱发急性溶血性贫血,因此称为蚕豆病。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多发生于儿童,在每年4—5月蚕豆成熟季节时发病最多,一般在进食蚕豆后12-24小时突然发病。
患儿嘉嘉正是因为体内缺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所以在进食蚕豆后出现了急性溶血,身体中的红细胞大量破裂,血红蛋白经过尿液被排出体外,成为“酱油尿”,并出现急性重度贫血引起的面色苍黄、发热、精神萎靡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致昏迷、惊厥等脑损伤和肾功能损害,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大约10%的儿童会缺乏这种酶,其中30%~40%因为遗传,还有一些孩子,随着年龄增加症状会缓解。蚕豆病症状轻微的话,往往会被忽视,无需治疗也可能会好转,但是严重一点的,小便会呈酱油色甚至红色。”屈丽君介绍,血常规检查显示,嘉嘉的病情比较严重,入院当天血色素只有54g/L(正常儿童为—g/L),为重度贫血,非常危险,而且因为溶血导致白细胞猛增到了27×/L(正常是4-10×/L)。在医生的建议下,医院血液科病房,接受输血、保护肾功能等治疗。
屈丽君提醒,现在的新生儿筛查计划中,有测试体内有没有G-6-PD的项目,如果有这种酶,可以放心给孩子吃蚕豆。如果明确知道孩子体内缺少这种酶,那日常生活中就要注意。首先是不吃蚕豆,也不要去接触新鲜的蚕豆和盛开的蚕豆花。
医生提醒,初夏季节是蚕豆病高发季节,家有小宝宝又不确定孩子是否缺少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家长,在第一次给孩子吃蚕豆时应尽量少量,并注意观察孩子身体有无异常反应。
临床表现:早期有恶寒、微热、头昏、倦怠无力、食欲缺乏、腹痛,继之出现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此后体温升高,倦怠乏力加重,可持续3日左右。与溶血性贫血出现的同时,出现呕吐、腹泻和腹痛加剧,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约50%患者脾大。严重病例可见昏迷、惊厥和急性肾衰竭,若急救不及时常于1~2日内死亡。
孩子不能吃的5种食物
11岁以内别吃蜂蜜
蜂蜜属于不易消毒完全的食物,往往含有梭状肉毒杆菌芽胞。专家提醒,1岁以上宝宝才能食用蜂蜜。
当肠道及免疫系统都未成熟的1岁以下的宝宝吃下去之后,会在肠道里繁殖并释放出一种神经毒素,引起幼儿肉毒杆菌病,使宝宝的神经肌肉失调,甚至呼吸系统瘫痪,这可是一种致命的急症。
22岁以内不宜喂牛奶
2岁以内婴儿不宜喂鲜牛奶、羊奶以及成人奶粉。因为成人消化道内有很多消化酶,如胰淀粉酶、脂肪酶等,而婴儿体内的这些酶往往还分泌不足或者活性不高,喂食牛奶后婴幼儿不一定能消化,会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如呕吐、腹泻、腹胀等。
34岁以内别吃糖果、话梅等
一些太甜或者太咸的零食如糖果、话梅之类的都不宜给4岁以内的宝宝吃。其中一个原因的确是甜食容易引起蛀牙。
更重要的原因是,宝宝的口味会影响其成年后饮食习惯,如果习惯摄入口味重的食物、嗜吃甜食,成年后,就容易得糖尿病、高血压等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的慢性病。
45岁以内别吃螃蟹等海鲜
螃蟹等海鲜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较高胆固醇,对于过敏体质的人来说,容易出现过敏反应,甚至出现风疹块。
如果孩子患有哮喘,食用海鲜后就会导致哮喘复发。即使孩子能吃,没有哮喘和过敏,也要适可而止,不能贪吃。
57岁以内别喝功能性饮料
功能饮料的成分有它的特殊性,一般适合于运动员、体力消耗量大的特定人群,在强烈运动、人体大量流汗后饮用。
儿童的精力和运动量非常有限,排汗量也不多,而且,从功能饮料普遍所含的成分来看,其中的很多成分不但不适合儿童,还会影响他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所以别给孩子喝功能饮料。
综合自江淮晨报及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