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养殖属冷门,常见病害要掌握
2022/11/12 来源:不详白癜风预防 http://m.39.net/pf/a_4632474.html
蚕豆褐斑病属真菌病害,又称为叶斑病,为蚕豆生产上常见的病害。该病病菌对蚕豆植株的叶、茎和荚都能侵害。受害病叶,最初呈现出红褐色的小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小斑点扩大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暗褐色,病斑内有不明显的同心轮纹,在病斑表面密生有小黑点。茎部受害,病斑较大,圆形或椭圆形,灰白色,边缘红褐色,在病斑表面也生有小黑点。豆荚受害,病斑初期为圆形小斑点,浅褐色。以后扩大,病斑稍凹陷,边缘红褐色。在病斑的表面同样生有小黑点。蚕豆褐斑病的病菌附着在种子内,或病株残体上越冬,次年随播种或风、雨、昆虫传播。
防治方法:
(1)选无病株留种。对无病株的豆荚进行单独脱粒留种,这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2)种子处理。播种前,用56℃的温汤浸种5分钟,或1%的石灰水浸种1天。
(3)清洁田园。蚕豆收获后,应及时清理田间豆秸,将有病的茎叶集中处理,进行稻田枢肥或进行高温堆肥,可杀灭病原菌。
(4)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可用1:1:的波尔多液喷雾,或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70%的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喷雾,都能达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蚕豆锈病属真菌病害,是在蚕豆生长的后期发生较普遍的病害。该病主要使蚕豆生长不良,结荚少,子粒瘪,受害严重的地块,常常颗粒无收。本病主要侵害叶片,也侵害茎和荚。受害叶片,初期为苍白色小斑,在叶片的背面呈现有浅黄色小斑点,微隆起,以后逐渐扩大,呈锈褐色病斑,外缘有黄色晕圈。病斑脓疱状,表皮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末状物。在发病的后期长出黑色小疱疮,破裂后,散出黑色粉末状物。而叶片正面的病斑只为浅绿色斑点。该病发展到后期,不仅在病株的叶片上,而且在病株的茎秆上、叶柄上也生有椭圆形的隆起斑,黑褐色,表皮破裂后,散出黑色粉末状物。蚕豆锈病的病菌附着在被害植株的叶片或茎秆上越冬,来年春暖后侵染病株,又随风雨传播,扩散蔓延。一般在排水不良,氮肥施用过多的地块容易发病。如果遇到春季气温偏高,湿度又较大的年份,易造成流行。
防治方法:
(1)选用早熟抗病品种。可适当早播、早收,以避开病害的盛发期。
(2)种子处理。选用无病豆荚,进行单独脱粒留种。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①温汤浸种。将种子放入56℃的温水中浸5分钟,或在冷水中浸1天后再在45℃温水中浸10分钟。②药剂拌种。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用种子重量的0.3%拌种。
(3)药剂防治。对发病的田块,一般可喷洒1:1:的波尔多液;对锈病严重的田块,可用波美0.3度的石灰硫磺合剂,也可用65%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倍液,15%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克,加水50~60千克喷雾。上述药剂一般使用2~3次。
(4)农业管理措施。避免连作;适当密植,注意田间通风透光,如果植株生长旺盛,最好用稻草扎把分离;及时做好开沟排水工作,降低土壤湿度;增施草木灰等钾肥,使蚕豆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