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古今研究蚕豆

2022/10/15 来源:不详

蚕豆:药物来源为豆科植物蚕豆。(《中药大辞典》)

一、典籍摘要

1.《全国中草药汇编》:“豆:健脾利湿。主治脚气水肿。”

“蚕豆花:甘,凉。凉血止血,止带降压。主治咯血,吐血,便血,白带,高血压病。”

“豆荚:敛疮。主治天疱疮,脓疱疮,烧烫伤。外用炒炭研末,用麻油调敷患处。”

“梗:止血止泻。主治各种内出血,腹泻。”

“叶:解毒。主治蛇咬伤。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患处。”

2.《中药大辞典》:“蚕豆甘,平。入脾、胃经。健脾,利湿。治膈食,水肿。”

“蚕豆花甘,平。凉血,止血。治咳血,鼻衄,血痢,带下,高血压病。”

“蚕豆茎止血、止泻。治各种内出血,水泻,烫伤。蚕豆壳利尿渗湿。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天泡疮,黄水疮。

“蚕豆叶治肺结核咯血,消化道出血,外伤出血,臁疮。”

“蚕豆荚壳治咯血,鼻衄,尿血,消化道出血,手术野出血,天泡疮,烫伤。”

3.《四川中药志》:“蚕豆叶治风丹。”

4.《国药的药理学》:“蚕豆壳炒焦用为茶剂,有促进消化、健胃、止渴之效。”

5.《湖南药物志》:“蚕豆健脾,止血,利尿。”

6.《本草纲目》:“蚕豆甘、微辛、平、无毒。快胃,和脏腑。”

7.《本草从新》:“蚕豆甘涩温。补中益气,涩精实肠。”

8.《本草撮要》:“蚕豆味甘涩温。入手足太阴阳明经。功专补中益气,涩精实肠。”

9.《本草分经》:“蚕豆甘涩温,补中益气,涩精实肠。”

10.《滇南本草》:“蚕豆味甘,性温。开胃健脾,强精益智,多服则下气,眼热。”

11.《食物疗法》:“蚕豆性味甘、平,益脾快胃,有通便消肿作用。用治小便不利、肾脏水肿等。”

“蚕豆皮性涩味甘,可利湿化滞,收敛医疮,并有逐风邪作用。”

“蚕豆花性味甘平,具有收敛作用,止出血、白带、咳嗽,并有收敛浮阳作用,用于头晕目眩的高血压症。”

“蚕豆荚即蚕豆黑壳,有利尿、止血作用。”

“蚕豆叶味苦、微甘,性温,为止血剂,治一切出血。”

“蚕豆茎即蚕豆梗,有止血、止泻作用,治各种内出血、水泻及烫伤。”

14.《药性切用》:“蚕豆甘涩性温,补益中气,涩肠实脾;能已久泻。”

15.《饮食须知》:“蚕豆味甘微辛,性平。多食滞气成积,发胀作痛。”

16.《中医饮食营养学》:“蚕豆甘,平。入脾、胃经。健脾利湿。”

17.《现代实用中药》:“蚕豆花治吐血,咯血。”

“蚕豆壳治水肿,脚气,小便不通。”

“蚕豆叶为止血剂,治一切出血。”

“蚕豆荚壳治一切出血。”

18.《苏州本产药材》:“蚕豆花甘,平。凉血,和胃。”

19.《安徽药材》:“蚕豆花治鼻出血。”

20.《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蚕豆花治咳嗽,止白带。蚕豆茎止水泻。外用治烫伤。”

21.《上海常用中草药》:“蚕豆花甘微辛,平。止血,止带,降血压。治各种内出血,白带,高血压病。”

22.《中华本草》:“蚕豆花味甘;涩;性平。归肝;脾经凉血止血;止带;降平。主劳伤吐血;咳嗽咯血;崩漏带下;高血压病。”

“蚕豆茎味苦;性温归脾;大肠经止血;止泻;解毒敛疮。主各种内出血;水泻;烫伤。”

“蚕豆壳味甘;淡;性平归肾;胃经利尿渗湿止血;解毒。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吐血;胎漏;下血;天泡疮;黄水疮;瘰疬。”

“蚕豆叶味苦;微甘;性温归肺;心;脾经止血;解毒。主咯血;吐血;外伤出血;臁疮。”

“蚕豆荚壳味苦;涩;性平归心;肝经。止血;敛疮。主咯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手术出血;烧烫伤;天泡疮。”

23.《本草求原》:“蚕豆壳煅灰治天泡疮。”

二、现代研究

1.成分:豆荚含β-[3-(β-D-吡喃葡萄糖氧基)-4-羟苯基]-L-丙氨酸,D-甘油酸,多巴。

叶含山柰酚-3-葡萄糖甙-7-鼠李糖甙、D-甘油酸、5-甲酰四氢叶酸、叶绿醌、游离氨基酸,其中以天门冬氨酸较多,并含丰富的多巴。

茎含山柰酚、对羟基苯甲酸、延胡索酸、白桦脂、D-甘油酸等。

花含少量D-甘油酸;花萼中含叶绿醌。

种子含巢菜碱甙0.5%,蛋白质28.1~28.9%,及磷脂、胆碱、哌啶酸-2,尚含植物凝集素。

2.药理:豆荚所含甘油酸,对兔皮下注射有利尿作用。巢菜碱甙是6-磷酸葡萄糖的竞争性抑制物,为引起蚕豆黄病发作的原因之一。

极少数人(男小孩较多)在食入蚕豆或吸入其花粉后,可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名蚕豆黄病),症状有血色素尿、休克、乏力、眩晕、胃肠紊乱及尿胆素的排泄增加;更重者有苍白、黄疸、呕吐、腰痛、衰弱。一般吃生蚕豆后5-24小时后即发生,但有时食炒熟的也可发生。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20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