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记忆蚕豆
2022/6/6 来源:不详北京湿疹医院那里好 http://m.39.net/pf/a_9150598.html
每天散步,然后去谭山包菜场买新鲜的蔬菜,已成了生活中固定的格式。
老胡了解每一种蔬菜的价格,所以在买菜时的讨价还价中,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外加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总能以最低的价格买到最时令的菜。
闲下来,什么都缺,唯不缺时间。归隐于市井,在市井寻找乐子,最好的途径就是逛菜市场,即有鲍鱼之臭,又不乏芝兰之香。老胡在菜市场见过巨富磨价的样子,也见过为仨瓜俩枣人翻马炸的泼皮,人生百态在利益之中,在钱面前原形毕显!
?老胡是喜欢逛菜场的,不仅仅是为了买菜。
今天老胡散完步,到菜市场时,才七点,没什么人!
四里八乡的卖菜的商贩陆续地从各地赶来,有固定摊位的不荒不忙地摆放着蔬菜。最难的是那些乡下赶来的,没有固定地方卖的农人,他们挑着担拎着筐,笨拙地挪动着,寻找着!这些人的蔬菜通常是最新鲜的,都是他们当天起早采摘的,很多菜似乎还带着露水。菜市场的摊位他们是舍不得租的,因为量不大又不是以卖菜为生,卖的钱是不够租金的!他们的摊位是不固定地见空插针,实在是插不进去,便摆在谭山包菜市场南大门外出口的路两边!
老胡买菜,讲价磨价的通常是针对有摊位的菜贩子们,对路两边零时摊放的从不讲价,特别是大门出口路两边的!在这里,老胡常常能听到乡音;在这里,老胡总能见到家乡的风物;在这里,总能唤起老胡儿时的记忆!
今天,当我走出菜市场南大门时,一眼便见到路的东面摆放的一大箩筐蚕豆!
满满一筐,冒尖了!荚角壮硕、肥厚、饱满,嫩青中闪着油油的光泽。箩筐是竹篾编的,色泽是暗黄的,筐的提手由于长时间的抓握呈现出一种暗哑的乌润!
这蚕豆,老胡一眼就可看出:产自于田间地头,不是规模化种植的!
这箩筐,一下子把老胡的心拉回四十多年前,筐用它独特的编织风格证明着它信南山区的身份!
老胡的心,在蚕豆和箩筐面前一点点融化!
老家,那个印在骨头里的塆子,那些远去的鲜活的面孔,如山崩一般挤压过来!
塆子在一座小山脚下,前面是一口池塘,左边是一片菜地!菜地用矮小的木绵树做蓠芭,隔成不同的片区,一个片区就是一家的菜地!
塆子的南边住着简幺奶奶一家。简幺奶奶虽和我们不是一个姓,但是和我们胡家关系很好,我母亲说按年龄,塆子里三位奶奶,她最小,就叫幺奶奶!简幺奶奶是位慈祥而善良的老人,一年四季都闲不住的人。别人的地头总是荒着,简幺奶奶的地头总是根据节令种些小孩子们贪吃的果蔬!
每年的冬天她就在地头播下蚕豆的种子,待到开春时,她的地头便是一簇簇满是开满细碎小白花儿的碧绿。春夏之交那一簇簇的绿蔓上便结满了丰硕的荚角,在风中招摇!地头种植,密度不大,通风性好,地中的肥力又充足,结的果实饱满,无论是煮着吃还是炒着吃那口感绝对的是最朴素的清香!
?每到这个时候,简幺奶奶总会提着她的箩筐,迈着小脚,到菜地,除了留做种子的,其余都摘下!她提着装的冒尖的筐,把蚕豆均分给塆里每一个有小孩儿的家庭!
今见蚕豆,今见箩筐,想起乡土故人,教我如何舍弃得下?!
买!
不问价!
因为卖蚕豆的居然也是位奶奶!如同简幺奶奶一般矮小,也是满头白发,也是天蓝的对襟土布褂子,也是沧桑的脸上写满慈爱和坚毅!
“娃儿,你吃不了这多,少买一点,这东西只是吃个鲜,尝个味儿,多了就腻了,别费钱!”老奶奶看着我,一脸的认真。
这一声“娃儿”叫的我心里发烫,这熟悉的乡音唤得我眼眶发热,这炽热的乡情呼地我鼻子发酸!
称好后,我付了钱,准备走时,老奶奶又抓了两大把放进袋子:“娃儿,自已种的东西,不值钱,再给裝点!”
拎着沉甸甸的袋子,走到小区南门时手勒的通红!
?不走了!在小区南广场树阴下的长椅上坐下,打开袋子,慢慢剥起了豆角!
剥累了,抬起头,向着南方的天空看去:
我的老家,我的塆子就在那幽蓝的天空之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