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0后吃着长大的7种零食,全吃过的

2025/1/19 来源:不详

70-80后最大的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小的也到了不惑的年纪了,都老大不小了。有很大一部分人也都做了爷爷奶奶了。

这一代人,童年的时候生活都过得比较的艰辛,在那个年代,物资极度的匮乏,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是比较的低。特别是在偏远的农村,就更加的辛苦了。

小吴是70后尾巴的人,出生于偏僻的小山村,在童年的记忆里,温饱都成问题。父母天天都是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发愁,到了每年的3-6月间,这个青黄不接的时候,家里就没有米下锅了,常见父亲走路去20多里外的镇上粮站买米回来吃,来回40多里的路程,靠肩膀挑回家。

所以,儿时的零食都是自己家里父母制作的,而且也是到了过年的时候才会有得吃,平时是吃不到了,小吴总结了7种儿时吃着长大的零食,全吃过的年纪都不小了,这些零食现在想吃都难买到了,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

第一种:红薯干

红薯,在小吴记忆当中,是每年都必须种植的,收完红薯就种植小麦,收了小麦再种植红薯,每年都是如此。

到了秋季九月,红薯收获的季节,挖回来的红薯,挑选一些大个的,长得比较好的,不弯曲的,放在房子通风的地方,风干10天左右。

然后洗净泥巴,削去皮,切成块或者是条,锅内烧开水,把切好的红薯块(条)下锅,烫至7-8成熟。迅速捞出,晒干。就是红薯干了。

有时还会把红薯干再炒一下,炒至金黄脆,吃起来更香。

第二种:爆米花块

爆米花,小吴家在儿时每年都会制作。这也是得益于小吴的舅舅有一架爆米花机,手摇的老式爆米花机。

每年都会从家里拿一些米去舅舅家里面爆,爆好后,再用红薯糖来加工制作成爆米花块。

村里其它的伙伴家里没有这个条件,没有这种零食吃,小吴也时常分一些给别的伙伴吃。

第三种:猫耳朵

猫耳朵,是因其形状像猫的耳朵而命名的一种零食。70-80后应该都不陌生,现在市场上面也有卖的。

家里每年都有种植小麦的,妈妈就会用小麦磨成粉,来制作猫耳朵。

把面粉和成面团,里面再加些煮熟的红薯,或者是土豆泥,再切成薄片,晒干,然后用油菜籽油来炸,就成了猫耳朵了。吃起来嘎嘣脆。

第四种:葵花子

小吴儿时曾记得妈妈每年都会种植向日葵的,到了7-8月份,向日葵成熟后,就把果盘割回来,放在太阳下面晒,再把瓜子打下来。

就可以生吃,也可以炒熟来吃。

第五种:麦芽糖

麦芽糖是用红薯来加工制作的糖,红薯家里都有种植的,挖回来的红薯,选一些放在通风的地方,晾10天左右,红薯糖化后就可以洗净,煮熟,加一些小麦芽进去再过滤出糖水来。

然后就是熬干水分就是红薯糖了。妈妈把熬好的红薯糖用一口缸子装起来,小吴时常用一双筷子去搅来吃。

第六种:花生

花生也是自己家里父母种植的。花生是小吴的最爱了,放学回家都去仓库里抓几把花生放口袋里,慢慢吃。有时上学也抓几把。

但是那时妈妈为了卖点钱,偷偷地卖掉一些花生,换些钱来用,常遭爸爸的责骂。

第七种:红薯牛轧糖

牛轧糖你吃过吗?

小吴儿时常吃妈妈用红薯糖制作的牛轧糖,事先准备一些小麦,玉米,蚕豆,黄豆,花生等炒熟,然后用石磨磨成粉。放在一个簸箕里面摊开。

在熬好红薯糖的时候,就倒一些在这个簸箕里面,并迅速把它拔开来裹上粉,就成了自制的牛轧糖了。

结束语

以上介绍的7种零食,就是70后的小吴儿时常吃的,吃着长大的,70-80后的朋友们是否还记得,你有吃过吗?如今想吃都很难买到了。满满的回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85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