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男童全身换血两遍,只因吃了这种东西,

2022/7/9 来源:不详

北京哪里皮肤病医院好 http://m.39.net/news/a_6508755.html

前两天看到一则新闻,年仅4岁的小宇(化名)因为吃了一道家常菜差点丧命!

经过了长达两周的抢救,中途多次全身换血,才转危为安。

究竟是什么家常菜,会给孩子造成这么大的危害呢?

小宇与爷爷、奶奶、姐姐一起在老家生活。前不久,奶奶从地里摘回不少新鲜的蚕豆米,晚上炒了一道蚕豆米炒鸡蛋。

新鲜蚕豆米香甜可口,小宇吃了两大勺。

一开始奶奶并没有特别在意,只是为小宇揉了揉肚子,便哄小宇睡下了。

谁想,第二天早晨,小宇感觉全身都不舒服。

奶奶闻讯赶来一看,顿时吓了一跳:只见小宇全身蜡黄,毫无血色,病恹恹的;不仅如此,小宇床边的痰盂中装满了暗红色的尿。

爷爷奶奶顿时什么也顾不上了,医院。

医院,经过重症医学科、血液肿瘤科长达2周的联合救治,小宇终于转危为安,可以出院了。

这次惨痛的经历给小宇留下了深刻的心理阴影,每当医护人员前来询问病情或有人问到这件事,甚至吃饭的时候不小心提到蚕豆两个字,他都会哇哇大哭起来。

“以前不觉得,现在沾上豆字我们都不敢给他吃,一家人都快搞神经了。”小宇的妈妈叹息道。

每天吃东西只要拿不准的东西,妈妈都会先在网上查上一遍,确定其中有没有蚕豆;爷爷在老家,得知孙子是因蚕豆生病,回家便把地里的蚕豆拔了个精光。

2岁4个月大的男孩宁宁(化名)突然拉出“酱油尿”,并且小脸蜡黄,呼吸困难,出现急性重度贫血。

同样是经历了血浆置换才保住性命。

后来医生发现,造成宁宁生命危险的罪魁祸首正是蚕豆病!

刘老汉家住汉口,特别喜欢吃蚕豆,近三个月来每天蚕豆不离口。

前晚9时,感到身体明显不适医院检查,检查发现他肝脏严重受损,且有严重贫血。

医生诊断,刘老汉得的也是蚕豆病。

蚕豆病是一种遗传性贫血。

老一辈人中流传有“吃蚕豆不长痘”的说法,但是他们大多都不知道,蚕豆中含有很多种会引起蚕豆病患者溶血的物质。

据统计,全球一共有4亿蚕豆病患者。

而儿童是该病的好发群体,低龄儿童尤其需要谨慎。

婴幼儿蚕豆病患者更敏感,反应更大。

蚕豆病在我国的西南部、华南部、华东部以及华北部都有病例发现,并且其中以广东、四川、广西、湖南和江西的发病率最高。

按年龄大小来划分的话,儿童患蚕豆病的发病率要远高于成年人,这种病3岁以下患者占70%,并且患者中男宝占90%。

蚕豆病的表现一般是在食用蚕豆数小时至数天内突然发作。

一旦发病,来势凶猛,表现为全身不适、脸色苍白、微热、头昏、倦怠无力、厌食、恶心、呕吐、腹痛和尿液颜色加深等。

继而出现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尿液呈酱油色。

此后,体温升高,倦怠乏力加重,可持续3日左右。

此时,患者多为急性血管内溶血的表现,可出现肝功能异常。严重时可能导致昏迷、休克、全身衰竭。

若急救不及时,常于发病后1日~2日死亡。

如果患上了“蚕豆病”,也不要太悲观和慌张,除了接受医生的药物治疗意外,宝爸宝妈们还要注意平时日常的护理以及宝宝的饮食,一定要特别的注意。

如果宝宝患上了“蚕豆病”,那么就要让宝宝远离蚕豆,不吃蚕豆这类食物,尤其是在哺乳期的妈妈也要注意。

因为宝宝在吃奶,所以家长也不要吃和蚕豆有关的食物,否则宝宝也会受到影响。

宝宝的生活环境也一定要注意,不要让宝宝接触盛开的蚕豆花,要让宝宝远离这些植物。

如果宝宝出现了其它的疾病,那么带宝宝去看医生的时候就要告诉医生,自己家的宝宝有“蚕豆病”,这样医生在开药的时候就不会开会使蚕豆宝宝过敏的药物。

那有哪些需要蚕豆病患者需要注意的药呢?

中草药

除了必须隔离的各种蚕豆以及蚕豆制品,一些中草药也不能服药,如珍珠粉、金银花、川莲、牛黄、腊梅花、熊胆、保婴丹等。

退烧药

去痛片、阿斯匹林、使痛宁、奎尼丁、安他唑林、小儿退热栓、左旋多巴、安痛定等。

消炎镇痛药

消炎痛、甲芬那酸、保泰松等。

其它禁用药物

利眠宁、甲基多巴、利福平、奎宁、氯霉素、氯磺丙脲、大剂量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K等。

除了这些药品外,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薄荷、樟脑、臭丸、冬青油、颜料、平安膏以及含牛黄的跌打酒等也需禁用。

得了蚕豆病的宝宝虽然不能完全治愈,但蚕豆病我们是可以预防的。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做父母的最不愿意看到孩子生病,孩子生病了花钱是小事,但受罪是大事,才做让宝爸宝妈看着揪心。

如果宝宝被检查出患有蚕豆病,医院做检查,随时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8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