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寻味江南丨倭豆浙江日报
2025/1/21 来源:不详北京中科医院是治啥的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83%91%E5%8D%8E%E5%9B%BD/3725442?fr=aladdin
浙江新闻客户端陈云
蚕豆又叫胡豆、佛豆,绍兴一带称为罗汉豆,而宁波人则叫“倭豆”。《阿拉宁波话》一书中是这么解释的:“宁波称胡豆为豌豆,‘倭豆’即‘豌豆’之音转。”
但我更倾向于另外两种与抗击倭寇有关的说法:其一,相传当年戚继光率兵在余姚沿海抗击倭寇,戚家军奋勇杀敌,所向披靡,将士们每杀一个倭寇,就会摘一颗蚕豆,用线串好挂在胸前。蚕豆的颗数就代表杀敌的人数,以豆数多寡记功论赏。故而,在宁波周边地区,蚕豆称之为“倭豆”;其二,明代,每到蚕豆上市时节,倭寇趁机进犯宁波。有一年正值蚕豆成熟,不堪其扰的定海金塘岛居民收集了全岛所种的蚕豆,倒在倭寇上岛的必经之路上,并用“白药”(一种酒曲)促其迅速腐烂。数天后,倭寇上岛,深陷其中进退不得,村民用长柄镰刀削落倭寇首级,一举将其歼灭。为纪念那次大胜,浙东沿海百姓从此就把蚕豆改叫“倭豆”。
每年的立夏节,鲜倭豆恰好上市,母亲必定会做一锅“咸肉倭豆糯米饭”:倭豆剥去厚实的外壳,挖掉头部弯弯的“黑眉毛”,手指捏紧,一拧,两片肉粒随即滑出;取糯米适量,再切少许咸肉丁,一起放入电饭锅煮成饭。全家人手一碗,喷香诱人,鲜美无比。
倭豆好吃,做也方便。“倭豆芽烤咸齑”是我小时候常吃的一道菜,经济实惠,是寻常人家菜桌上的常见菜。将倭豆干浸泡于水中,静置一夜,取一株雪里蕻咸齑,切成寸长小段,一起烤熟,即成。现今我最喜欢的一道倭豆“下饭菜”,叫做“倭豆猪油渣夜开花羹”:倭豆剥肉,夜开花刨成丝,加入猪油渣,或是咸肉丝,或是五花肉切成丁,煮成羹菜,鲜香无比,开胃下饭,常吃不厌,有此佳肴,饭可多来一碗。
将倭豆制成零食或下酒菜的,品种更多。
茴香豆。孔乙己为茴香豆打过的“广告”早已家喻户晓:“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在县化肥厂上班,碰到有同事去上海出差,常会托其带两包老城隍庙茴香豆。一包同事之间分着吃,一人抓一把,嚼得豆香满嘴,另一包带回家,孝敬给父亲做下酒菜。
兰花豆。又脆又香的兰花豆也是下酒好菜,味道不亚于油炸花生米。兰花豆的做法不难:将倭豆泡胀,在豆子下方剪一刀,入油锅煎炸,剪过的地方向四周裂开,如盛开的兰花。还有砂炒倭豆、杵扁倭豆……
倭豆虽好吃,但不能生吃,也不宜多吃,吃多了会引起腹胀,故一般家庭都是小规模种植。记忆中每到立夏前后,小镇的角角落落,或是公路两边狭窄的路肩上,总会闪过零星的倭豆植株……恍惚间,我想起了小时候老家前院空地上种植的倭豆花开的样子。紫红色的花瓣随风摇曳,如翩翩起舞的蝴蝶穿梭其中,外婆家自留地田埂上随意点种的倭豆也已成熟,花瓣中漆黑的斑点闪闪烁烁,在春日的阳光下格外醒目……这一切撩起了我的诗兴,禁不住胡诌起来:
阳春三月踏青忙,
怎奈顽疾久抱恙。
幸有倭豆慰乡愁,
方茎碧叶吐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