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谷雨你不知道的养生秘诀
2022/10/11 来源:不详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
气温回升加快
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
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
空气中湿度逐渐加大
我们在养生中也应该遵遁自然节气的变化
小圈这就给大家介绍这个节气
应该如何吃,怎么养生~
谷雨如何养生
孙庆
天津中医院
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主任
1、重在健脾祛湿抓紧养肝
谷雨一过,春季就要过去。此时,肝脏气伏,心气逐渐旺盛,是身体补益的好时机,应适时进食补血气的食物,但不能像冬天一样大补。应根据个人体质,食用一些益肝补肾的食物,还可多吃健脾胃、祛湿的食物,如黑豆、薏米、山药、豆芽、藕、海带等,为安然度夏打基础。
谷雨时节,阳气渐长、阴气渐消。中医认为,此时脾处于旺盛时期,能涵养胃气,有利于营养吸收,是适当调补的好时机。
饮食上可以多吃性平、性温的食物,如薏米、莲子、芡实、山药、大枣等,也可以用陈皮泡水喝。
谷雨阳气升发,胃肠有积热的人一旦饮食不节容易上火,甚至诱发春季腹泻、胃炎、胃溃疡等疾病。饮食上可以吃些低脂肪、低蛋白、高维生素的蔬菜,如荠菜、菠菜、蒲公英等,有清热祛火、通利二便的作用。
薏米是清除体内湿热的好药材。平时煮粥做饭时放一些薏米,也可搭配红豆做成经典食疗方——红豆薏米粥。
注意:孕妇忌用薏米,且薏米不宜空腹吃。另外,也可用茯苓、淮山、党参等煲肉汤喝。
2、防“湿邪”勿大汗
谷雨节气后空气湿度逐渐加大,因此需防“湿邪”侵袭伤身。注意开窗通风,加强保暖,不要着凉,多晒太阳,适当运动。
如果已有“湿邪”侵入,可在日常饮食中增加一些利水渗湿的食物,如玉米、茯苓、冬瓜、薏米等。
春夏之交正是谷雨节气,养生以“懒散形骸,勿大汗”为原则,出汗过度容易影响夏季的气血健康。此时运动建议选择快走、慢跑、放风筝或八段锦等,不宜出汗过多,还要注意补充水分。
此外,还可多吃一些助长生机的莴笋、豆苗、蒜苗,滋补脾胃的大枣、山药等,菊花、金银花甚至白开水都是适合春夏的佳饮。
3、喝谷雨茶
谷雨采摘的新茶,具有生津止渴、消暑清热、祛病延年的功效。
此外,用喝剩下的茶叶水洗把脸,不但能减少皮肤病的发生,而且可以美容养颜,使脸部皮肤光泽、滑润、柔软。
4、养生小运动
1.冷水搓鼻翼
谷雨前后飞絮较多,早晚用冷水洗鼻和揉搓鼻翼,有助缓解过敏。
2.按揉祛湿穴
谷雨时节湿度大,按揉位于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的阴陵泉穴能健脾祛湿。
5、谷雨·两忌
1.躁郁
谷雨与肝相应,而疫情期间所积累的工作和居家压力,容易形成紧张、焦躁等不良情绪,造成肝气郁结不畅。
心中烦闷时可以按摩十宣穴(位于十根手指尖端的正中央):用拇指指甲用力反复重掐,以有酸痛感为主,刺激总时间每次以不超过5分钟为宜。这种宣泄方式可以畅达气机,起到舒缓肝气的效果。
2.发物
接近立夏,此时气温越来越高,各种花草盛开,杨絮、柳絮漫天飞舞,加上人们踏青等室外活动增加,很容易引发鼻炎、哮喘等过敏问题,尤其是过敏人群。
因此,除了出门佩戴口罩注意减少过敏原接触外,建议大家饮食少吃荞麦、蚕豆、牛肉、鲤鱼、虾、蟹、茄子、酒、辣椒、咖啡等辛辣之品、腥膻发物。
谷雨吃什么
1、常吃1物:山药
春季人体肝气当令,肝气过旺易伤脾胃,加上谷雨时节,雨水多湿气重,湿邪最易伤脾胃。随着气温升高,人们开始吃一些寒凉食物,更是给脾胃健康带来挑战。
山药是健脾食物中最柔和的,属于药食同源,非常健康。本着“柔和调养”的原则,这时可以多食山药。
2、常饮2米:薏米茶、糙米茶
1.薏米茶
薏米是药食两用的食物,具有健脾渗湿、清热排毒、利水消肿等功效。
将薏米洗净后晾干,然后放在锅里用小火翻炒,将米粒中的水分炒干,再放在密封的容器内保存。喝的时候取出一勺,用开水冲泡即可。
2.糙米茶
糙米就是没有精加工的大米,它保留了大米胚芽中的营养,还具有健脾养胃、除烦、止渴、止泻等作用,对提高人体免疫力、加速肠道蠕动、防止便秘有显著效果。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泡上一杯糙米茶,可以补充体力,振作精神。
3、常吃3蔬:豆芽、香椿、荷叶
喉咙发炎、嘴巴生疮、口腔溃疡……气温越来越高,身体里的火气也跟着升了起来,不妨通过饮食把火降下去。
1.豆芽
选绿豆芽,绿豆本身就有清热降火的功效,发芽后维生素C的含量还大大提高,在清热解毒,利尿除湿方面,效果非常不错。
推荐:醋烹豆芽
2.香椿
眼下正是香椿上市之时,这时如果你上火,香椿就是极好的食疗方。香椿历来被认为是一种“良药”,性寒、无毒,具有补阳滋阴、清热利湿、利尿解毒、健脾开胃等功效。
推荐:香椿拌豆腐
烹调方法跟小葱拌豆腐差不多。把豆腐和香椿分别用开水焯一下,淋上自己喜欢的调料或酱料,当作一日三餐的小配菜,适合中老年人及“三高”人群食用,对更年期、肥胖者也有裨益。
3.荷叶
中医认为,荷叶味苦,性平,归肝、脾、胃经,有清热解暑、升发清阳、凉血止血的功用。
可以在煲汤时放点荷叶,每周食用1次~2次,有健脾祛湿的作用。
(CCTV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