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时节祛湿热助你安然度夏
2023/1/26 来源:不详天津市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news/a_6083989.html
本文转自:中国水运报
“芒种芒种,忙着播种。”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夏季的第3个节气。从芒种开始,气温会慢慢升高,下雨会越来越频繁。天气时而炎热,时而潮湿,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汗易外泄,耗气伤津。因此顺时调整起居饮食,才能安然度过火热的夏天。
养生篇
保持清爽除湿热
潮湿炎热的天气,让人容易出汗,并且心生倦怠,这个时候,适当调整室内温度,必要时降低室内湿度,会让人觉得环境凉爽,改善困倦的感觉,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
医院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邓聪指出,芒种时节湿气弥漫,应经常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有条件者可用空调抽湿,而不宜采用紧闭门窗的方式来防止屋内受潮,因室内外空气缺乏流通,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下,真菌、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繁殖加快,反而影响室内环境,不利人体健康。
最好选择傍晚室外湿度最低时打开门窗通风。清晨太阳未出,空气相对浑浊,打开门窗反而会引入不洁空气;中午室外空气湿度大、温度高,门窗大开不仅会使人感到闷热,而且会助长霉菌滋生。
谨防“热伤风”
“芒种节气天气炎热,人体为了散发体内的热能,毛孔扩张,出汗增多,此时若过度贪凉或忽冷忽热,则容易导致夏季感冒,俗称‘热伤风’。”邓聪提醒,“热伤风”的症状包括出现低热、头痛头晕、打喷嚏、流鼻涕、身重如裹、倦怠无力、呕吐、腹泻、小便黄等。
“热伤风”该怎么办?邓聪说,此时应适当增多饮水,以温开水为好,以促进新陈代谢、排出内热。越是炎热的天气,在使用空调、电扇时越是要注意方法,防止使用不当伤害身体。“一般来说,使用空调室内温度不要低于26℃,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换气。尤其在炎热的室外进入空调环境时,最好提前将汗擦干。”如果是在自己家里,最好进入室内让体温稍微下降一点,汗基本干了之后再打开空调。对于体质较弱的小宝宝,最好避免频繁出入空调环境,如果家里是中央空调,可以把整个室温设定在26℃左右;如果是挂壁式空调,可以把几台空调都同时打开,温度都设在26℃左右,“这样就能避免宝宝在不同温度的房间或客厅里频繁地适应,减少忽冷忽热导致生病的机会。”
此外,出汗后要及时换衣服,勤洗澡。宜洗温水澡,使皮肤毛孔舒张,有利于阳热的发泄。但切忌出汗后立即洗澡,更不要大汗淋漓时用冷水冲澡,这样会使寒邪趁机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饮食篇
时令果蔬药食同源
顺应节气吃,可以收到药食同源的效果。民谚“四月蕹,五月匏,六月瓜”值得借鉴。时令果蔬有樱桃、杨梅,以及蚕豆、苋菜、黄瓜或蒜苗之“夏三鲜”。食物以甘、酸为主,兼以苦味。
黄瓜甘、凉、微苦,可清热利尿、生津止渴。含有较多果酸、果胶和丰富纤维素,可降脂,预防便秘。可凉拌或炒鸡蛋。
空心菜又叫蕹菜,甘、寒,归心、肝、小肠、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便功效。并富含A、B族维生素及钙、磷、铁等多种微量元素。可以间断吃蒜泥空心菜。
西葫芦又叫白瓜,甘、平,有清热、除烦、止渴等功效。西葫芦含有一种干扰素诱生剂,可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提高免疫力。牛肉或猪肉与西葫芦同炒,口感与营养皆佳。
茭白古称“菰”,味甘、微寒,有祛热、生津、除湿、通利等功效。《食疗本草》载其“利五脏邪气”。茭白可炒肉丝、鸡蛋,清炒、油焖,凉拌,嫩茭白可做汤。
茄子又叫矮瓜,以紫色为佳。味甘、微寒,清热、解毒、利尿,富含维生素P,有保护心血管作用。有炸茄盒、油炒、清蒸凉拌等多种烹调方法。
一粥一煲药膳治未病
夏季湿热之气重,人易困乏,胃口差,粥“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也”。根据五运六气“司岁备物”理论,“岁谷宜白,间谷用豆”原则,推荐荷叶扁豆薏米粥和五味冬瓜老鸭汤。
荷叶扁豆薏米粥
材料:鲜荷叶1张或干荷叶50克,清水毫升;白扁豆50克,生熟薏苡仁各50克,粳米—克,大枣7枚(擘开)。
做法:荷叶加水煎开,弃荷叶留水;荷叶水中加入白扁豆、生熟薏米、粳米、大枣,大火烧开,小火煲30分钟,粥熟即可食用。
功效:荷叶,苦、平,清暑化湿、止渴生津、解火热;白扁豆,甘、微温,补脾、化湿、消暑;粳米,甘、平,益脾胃,除烦渴。共奏健脾祛暑、和胃化湿、生津之功。
五味冬瓜老鸭汤
材料:老鸭—克,木瓜50—克,五味子50克,冬瓜—克,五指毛桃30—50克,水适量。
做法:老鸭洗净、切块、焯水;食材共放入水中,大火烧开,转小火煲2小时,调味食用。每周1—2次。
功效:五味子,酸、甘、温,补肾宁心,补益五脏;木瓜,酸、温,平肝舒筋、和胃化湿;冬瓜微寒,消热、利水;鸭肉,甘、平、微寒,益气利水、补虚劳、滋五脏;五指毛桃,甘、平,健脾补肺,行气利湿,同时气味芳香,口感极佳,兼有调味之妙。本药膳共奏健脾、和胃、益肾、安五脏之功。
习俗篇
芒种的娱乐性民俗不算多,但也有“送花神”“嫁树”等有趣的习俗。
■送花神
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有的将五颜六色的丝绸带挂在花枝上,也有的将落地的花瓣重新贴在树体上,意谓它永不凋谢。
■安苗
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
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打泥巴仗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
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晒虾皮
在这时候,沿海一带的渔民忙于晒毛虾。因到了芒种季节,毛虾正值产卵期,体质正肥,肉质正实,营养价值更好。人们将芒种期间晒成的虾皮称之“芒种皮”。
■煮青梅
南京有煮青梅的习俗,溧水区百姓至今习惯于在芒种节气里泡青梅酒。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梅子采摘了放在家里阴干,芒种这天将清洗过的梅子泡在白酒里。
运动篇
不要太剧烈
由于夏天气温高并且湿度大,不科学的运动会让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熟知这些夏季运动注意事项,才能让你在保证健康的前提下,收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广西中医药大学一附院的广西名老中医邱全提醒市民,夏至之后天气炎热,大家应尽量避免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减少机体的能量消耗,并及时补充水分。另外,运动量也不要过大,过于剧烈的运动会让人大汗淋漓,而人体出汗多了,不仅会伤阴,还会损伤阳气。因此,夏至之后的锻炼项目,尤其是中老年人,宜以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项目为好。在运动中出汗后,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但不能大量喝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疾病。
尽量避高温
夏季要保持低运动量、短时间,让身体慢慢适应炎热的天气。尤其要尽量避免在阳光强烈的正午时分到下午两点期间进行户外运动,因为这个时间里紫外线特别强烈,会灼伤皮肤,甚至使视网膜、脑膜也受到刺激。
如果做户外运动,最好戴上运动墨镜、太阳帽,擦上防晒霜来防止紫外线的侵袭,并带上清凉油、藿香正气水来预防中暑。有条件的话,最好再戴上一个心率监控器。
黄昏最适宜
早晨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期,因为血液凝聚度相对较高,更容易增加血栓形成的危险性。黄昏是大家进行日常锻炼的理想时间。气温逐渐降低、湿热逐渐褪去,黄昏时人体的心跳、血压趋于平衡,听觉、视觉也非常敏感。此时,人体的应激能力是一天中的最高峰,体内化解血栓的能力也达到最佳水平。
作息篇
每日睡好“子午觉”
起居上顺应夏长的自然规律,做到夜卧早起,可以稍稍睡晚点,但是要起来早些,最好能吹吹卯时风。
由于白天时间长,难免出现睡眠不足,可以中午稍微打个盹,一般以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午睡时应避免贪凉,不要正对空调出风口及电扇,保护腹部、背部、头部,以防着凉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