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这群大学生的必修课扬大开设大田种植
2023/11/20 来源:不详近日,扬州大学的试验田里热火朝天,农学院多名大三学生正挥动着农具挖起了甘薯。大学生也要下田种地?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是扬州大学农学院的“第二课堂”,学生们需在班级所属的试验田里种植作物,并且自种、自管、自收、自卖。◎大学生当“农场主”全程参与种、管、收、售全过程“走进大田,在农田里劳作,是我们面向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希望通过全程参与种植、管理、收获,让农科学子们真正体验农事、感受农情。”农学院辅导员宋少杰对记者说。自年起,扬州大学农学院开启了这门面向本科生的“第二课堂”——大田种植训练计划,学院将1多平方米的试验田分配到各班级,再具体到个人。每位同学“分田到户、责任到人”,全程参与两季作物种、管、收、售全过程。学生分配小组后,每个组都要制定试验方案交给指导老师,然后根据方案,开始劳动耕作。“今年秋季,学生收获的是玉米、甘薯,下一步,则会播种蚕豆、油菜、豌豆等。”农学院老师王一凡介绍。“在一次次的下田劳动中,我感受到了农业生产的不易,更明白了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学生温墨童告诉记者。任课老师李韬教授表示,将理论在实践中验证,在实践中收获知识,是开展大田种植训练计划的重要意义。◎甘薯销售额近一万元劳动实践转化为“第一桶金”“从整地、播种、管理到收获、销售,从机械化到信息化,我们学到了太多课本上没有的实践知识。”大三学生王涵瑶告诉记者,农业生产看似简单,实则不易。除每月的定期田间管理外,每逢恶劣天气,同学们都会前往责任田“照看”自己种下的作物。宋少杰介绍,为培养同学们的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农学院每年还会组织创新创业实训课程,鼓励学生将劳动实践成果转变为自己的“第一桶金”。科学的销售方案、熟练的售卖经营、合理的利润分配,通过直播甘薯生长、线上推广等形式,学生们将田地里的甘薯送上互联网。网上销售的火爆,让级农学院七个班的甘薯总营销额达到近一万元。“劳动教育一直是我们面向农科学子开展育人工作的重要部分,希望大家既能提升专业技能和素养,又能养成田野的情怀与担当,真正做到扎根在泥土中,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农学院党委副书记陆江峰说。通讯员赵祁楠冯蕴桐记者乔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