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三宝有哪些有一种没吃过,等于没来过上

2023/6/2 来源:不详

治疗白癜风新技术 http://m.39.net/pf/a_4346657.html

“上海有三宝:宝钢好,顾绣俏,五香豆出在城隍庙。”许多老上海人对这句顺口溜很熟悉,因为那代表着他们的童年回忆。特别是那香喷喷的上海五香豆,让许多上海人的童年过得有滋有味回味无穷。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上海三宝。

首先是“宝钢好”。

提起宝钢,对上海人来说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宝钢全称上海宝山钢铁总厂(即上海宝钢集团公司)。

上海宝山钢铁总厂是一家从上海本土发展壮大的大型企业。

年12月,宝钢第一期工程开始动工修建,年9月建成投产。年,第二期工程陆续建成投产。在年之前,第三期工程建成。那时候,上海宝山钢铁总厂已经形成了年产万吨钢、3万多个品种钢材的生产能力。如今,上海宝山钢铁总厂已经发展成为一家集产业、金融、贸易为一体,跨国跨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上海宝钢集团公司。

上海宝钢集团公司的形成,使得中国形成了北有鞍钢、包钢、首钢,南有攀钢,东有宝钢,西有武钢的格局。

其次是“顾绣俏”。

顾绣是上海的一种民间传统美术,起源于明朝嘉靖年间。当时,上海有一个卸任官员叫顾名世,告老返乡后,积攒了一大笔钱,便在家乡修建了一座园子,这就是上海三大名园之一的露香园(另外两个园子是豫园、日涉园)。

顾名世的孙媳妇叫韩希孟。韩希孟心灵手巧,善于花鸟绘画,并精通刺绣。她将宋朝、元朝时期的绘画名作,用丝线绣出来,再染上颜色,做出来的刺绣作品,与绘画名作极为神似,因此被叫做“画绣”。又因为出于顾家,人称“顾绣”。

韩希孟作为一名已婚女子,不方便外出行走,所创作的“顾绣”作品数量不多,影响不大。顾名世的曾孙女顾兰玉是一个颇有经营头脑的女子,她学到了“顾绣”技术后,设立刺绣作坊,广收门徒,传授“顾绣”技法。由此,“顾绣”技法在江南一地流行开来,许多女子纷纷进行仿制,所创作的作品经商人收购后,销售到市场上,非常抢手。

年5月20日,顾绣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最后是“五香豆出在城隍庙”。

五香豆是一种以蚕豆为主材料的特色小吃。在上世纪20、30年代,上海出现了一种桂皮、茴香等香料烧制的小青豆制食品,受到市民的热捧,非常畅销。当时,上海城隍庙有一个小摊贩,叫郭瀛洲。郭瀛洲选用嘉定产“三白”蚕豆,添加茴香、陈皮、桂皮、食糖、香精等配料烧制,使蚕豆口感软中带硬,咸中带甜。

此前,上海还没有人在小吃中添加香精。蚕豆中含有香精后,传出一股清淡的奶油香味,食客不知道是什么制作的,郭瀛洲谎称是5种密不外传的香料制成,于是就取名为“奶油五香豆”。

郭瀛洲见“奶油五香豆”广受欢迎,看准商机,做大盘强,租下一个门面,在城隍庙开了一家“郭记兴隆五香豆店”。

很快,这种来自城隍庙的“奶油五香豆”就风靡大街小巷,成为老少咸宜的一种美味小吃。上海车站、码头、茶楼、酒馆、影剧院门口出现了设摊和提篮叫卖“奶油五香豆”的商贩。上海民间甚至传出“勿吃城隍庙五香豆,等于没来过上海”的说法。

如今,“奶油五香豆”成了上海传统特色小吃,年,上海南市区举办上海国际旅游节,节日吉祥物“豆豆”即取城隍庙“奶油五香豆”的形象。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49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