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钻心虫,抗性高危害大,赶快收藏这份

2023/5/2 来源:不详

脸上白癜风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698562.html

水稻最常见的病虫害是三虫三病,其三虫分别为钻心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三病分别为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

水稻钻心虫,其实是一个统称,在实际种植过程中,我们习惯把二化螟、三化螟,叫做钻心虫。钻心虫是威胁水稻高产稳产的一大难题,防治不科学会使水稻减产5%--10%,严重可减产30%左右。

今天小龙人带你一起学习和了解怎么防治水稻钻心虫,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来介绍:

①钻心虫简介

②形态特征

③为害特点

④发生分布

⑤防治时间

⑥防治方法

①钻心虫简介

二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是我国水稻上危害最为严重的常发性害虫之一。国内各稻区均有分布,主要以长江流域及以南稻区发生较重,近年来发生数量呈明显上升的态势。二化螟除危害水稻外,还能危害茭白、玉米、高粱、甘蔗、油菜、蚕豆、麦类以及芦苇、稗、李氏禾等杂草。

三化螟(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的水稻区,特别是沿江、沿海平原地区受害严重。它食性单一,专食水稻。

②形态特征

二化螟

成虫:成虫翅展雄约20毫米﹐雌25-28毫米。头部淡灰褐色﹐额白色至烟色﹐圆形﹐顶端尖。胸部和翅基片白色至灰白﹐并带褐色。前翅黄褐至暗褐色﹐中室先端有紫黑斑点﹐中室下方有3个斑排成斜线。前翅外缘有7个黑点。后翅白色﹐靠近翅外缘稍带褐色。雌虫体色比雄虫稍淡﹐前翅黄褐色﹐后翅白色。卵:扁椭圆形,有10余粒至百余粒组成卵块,排列成鱼鳞状,初产时乳白色,将孵化时灰黑色。幼虫:老熟时长20-30毫米,体背有5条褐色纵线,腹面灰白色。蛹:长约10-13毫米,淡棕色,前期背面尚可见5条褐色纵线,中间三条较明显,后期逐渐模糊,足伸至翅芽末端。

三化螟

成虫:体长9-13毫米,翅展23-28毫米。雌蛾前翅为近三角形,淡黄白色,翅中央有一明显黑点,腹部末端有一丛黄褐色茸毛;雄蛾前翅淡灰褐色,翅中央有一较小的黑点,由翅顶角斜向中央有一条暗褐色斜纹。卵:长椭圆形,密集成块,每块几十至一百多粒,卵块上覆盖着褐色绒毛,像半粒发霉的大豆。幼虫:4-5龄。初孵时灰黑色,胸腹部交接处有一白色环。老熟时长14-21毫米,头淡黄褐色,身体淡黄绿色或黄白色,从3龄起,背中线清晰可见。腹足较退化。蛹:黄绿色,羽化前金黄色(雌)或银灰色(雄),雄蛹后足伸达第七腹节或稍超过,雌蛹后足伸达第六腹节。

二化螟和三化螟的区别1.外形二化螟形状扁平,呈椭圆形,比三化螟形态较大。前翅近长方形,后翅白色,外缘有小黑点七个,幼虫背面有暗褐色纵线5条。三化螟中室下角有一个不很明显的黑斑,一龄前期头黑色,胸腹淡黑色。2.产卵二化螟卵块鱼鳞状不规则排列,在秧苗,分蘖期,卵产在叶正面离叶尖3-7CM处,分蘖后期,产在离水面6cm以上的叶鞘上。三化螟卵块有三层,状如半粒黄豆,多产于叶片上,次产于叶鞘上。出穗后,很少产卵,仅限于产在青绿的剑叶上。3.为害作物三化螟只为害水稻;二化螟除为害水稻外,还为害茭白、玉米、甘蔗、芦苇及其他禾本科杂草。4.为害程度二化螟侵蛀水稻能力比三化螟强,一年发生3代。以幼虫在稻根、稻草、茭白等处越冬。春夏之交5-6月第1代蛾盛发,7月第2代蛾盛发,8-9月第3代蛾盛发。三化螟则发生完全4代,越冬幼虫在4月开始化蛹,盛发期第1代在5月,第2代在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第3代在8月,第4代在9月中下旬。

③为害特点

水稻分蘖期受害出现枯心苗和枯鞘;孕穗期、抽穗期受害,出现枯孕穗和白穗;灌浆期、乳熟期受害,出现半枯穗和虫伤株,秕粒增多,遇刮大风易倒折。

幼虫蛀入稻茎后剑叶尖端变黄,严重的心叶枯黄而死,受害茎上有蛀孔,孔外虫粪很少,茎内虫粪多,黄色,稻秆易折断。别于大螟为害造成的枯心苗。

二化螟为害造成的枯心苗,幼虫先群集在叶鞘内侧蛀食为害,叶鞘外面出现水渍状黄斑,后叶鞘枯黄,叶片也渐死,称为枯梢期。

三化螟以幼虫蛀茎为害,分蘖期形成枯心,孕穗至抽穗期,形成枯孕穗和白穗,转株为害还形成虫伤株。“枯心苗”及“白穗”是其为害后稻株主要症状。

④发生分布

二化螟是重要的水稻等禾本科作物钻蛀性害虫,广泛分布于亚欧大陆多个国家,具有越冬场所多、转株危害等特点。

国内分布:北达黑龙江克山县,南至海南岛,但其主要分布危害地区为湖南、湖北、四川、江西、浙江、福建、江苏、安徽以及贵州、云南等长江流域及其以南主要稻区。

三化螟是亚洲热带至温带南部的重要稻虫。

国内分布:长江流域及其以南主要稻区,以沿海、沿江平原地区危害最重。近年来有向北扩展之势。

全国农技推广网发布了病虫害防治处的《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预计二化螟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三化螟在华南和西南局部中等发生。

⑤防治时间

水稻二化螟多发生在距稻田池埂1m处,观察茎秆在水面上10cm左右位置,叶鞘有不规则变黄现象,重者伴有褐色条纹,这时扒开叶鞘会在里面发现二化螟幼虫。

分蘖期于枯鞘丛率达到8~10%或枯鞘株率3%时施药,穗期于卵孵化高峰期施药,重点防治上代残虫量大、当代螟卵盛孵期与水稻破口抽穗期相吻合的稻田。

水稻三化螟的更佳防治时间要由虫情和苗情两方面确定。

防治枯心苗时以虫情为主,即卵块孵化高峰期施药防治,每亩卵块数达到40块的稻田,在50%卵块底部变黑的第二天即为孵化高峰期,是防治枯心苗的更佳时期。

防治白穗要以苗情为主,即在防治适期内,看水稻生育期,达到破口抽穗期,是防治白穗的最佳时期。

⑥防治方法

一、基础性预防技术

1.生态调控。

①田埂和田边保留功能杂草,种植芝麻、大豆、波斯菊、硫华菊等显花植物,涵养寄生蜂、蜘蛛和黑肩绿盲蝽等天敌;②路边沟边、机耕道旁种植香根草等诱集植物,丛距3-5米,降低螟虫种群基数。2.农艺措施。

①翻耕灌水灭蛹。在越冬代螟虫化蛹期连片统一翻耕冬闲田、绿肥田,灌深水浸没稻桩7-10天,降低虫源基数。②健身栽培。加强水肥管理,适时晒田,避免重施、偏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水稻抗逆性。③清洁田园。实行低茬收割,齐泥隔稻,破坏幼虫越冬场所,降低螟虫残虫量。

二、优先采用的绿色防控技术

1.带药移栽。

秧苗移栽前2-3天施用内吸性药剂,带药移栽,预防钻心虫。

2.物理阻隔育秧。

采用20-40目防虫网或15-20克/平方米无纺布全程覆盖秧田育秧,阻隔介体昆虫。

3.性信息素诱杀和交配干扰。

越冬代二化螟始蛾期,集中连片使用性信息素,通过群集诱杀或干扰交配减轻为害。群集诱杀采用持效期3个月以上的挥散芯(诱芯)和干式飞蛾诱捕器,平均每亩放置1套,高度以诱捕器底端距地面50-80厘米为宜。交配干扰采用高剂量信息素智能喷施装置,每3亩设置1套,傍晚至日出每隔10分钟喷施1次。

4.释放稻螟赤眼蜂。

二化螟蛾始盛期释放稻螟赤眼蜂,每代放蜂2-3次,间隔3-5天,每亩均匀放置5-8点,每次放蜂量-头/亩。高温季节宜在傍晚放蜂,蜂卡放置高度以分蘖期高于植株顶端5-20厘米、穗期低于植株顶端5-10厘米为宜,释放球可直接抛入田中。

5.孕穗末期至抽穗期保护预防。

水稻孕穗末期至破口期,根据穗期主攻对象组合用药,预钻心虫。

三、化学防治

在防治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的药剂,全国就有多个,但在农药信息网上登记的防治钻蛀性害虫的品种主要有6类,分别是:

1.杀虫单、杀虫双、杀虫环、杀螟丹、丁硫克百威;2.苏云金杆菌;3.三唑磷、辛硫磷、毒死蜱、敌百虫、乙酰甲胺磷、丙溴磷、杀螟硫磷、水胺硫磷;4.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5.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四氟虫酰胺();6.虫螨腈、甲氧虫酰肼、虫酰肼。

必须做到狠治1代,既可保苗,又可压低下一代虫口密度。在般年份二化螟孵化高峰后3天内打药防治枯鞘和枯心苗。在各类型稻田的孵化始盛期到孵化高峰期用药防治虫伤株、枯孕穗和白穗。

每亩用5%氟铃脲乳油30-50mL,或gL毒死蜱乳油80~mL,或18%杀虫双水剂mL,或80%杀虫单可溶性粉剂40g,或20%乙酰甲胺磷乳油每亩50-60mL,或20%乙酰甲胺磷乳油每面50~60g,或20%三唑磷乳油mL,加水30-50kg,均匀喷雾。(资料来源于《中国植保病虫草害图谱大全暨防治宝典》)

文案排版/张大鹏

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45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