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小村浅夏时
2024/12/6 来源:不详本文转自:沈阳日报
□朱秀坤
雨是从夜里下起来的,从哗啦哗啦到滴滴答答再到星星点点。处理完手里的事情,趁着饭前闲暇,我撑一柄青布伞,去了村头那条河边,看雨中的村落,看人家的菜园,看河那边的田野,还有门前濯洗的水码头,以及码头上不顾雨淋顽皮嬉戏的鹅鸭……
因工作需要,我在乡间一月有余,该离开了,内心竟生出几分依恋,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我生在乡村,过惯了农家生活,对乡野自然有种久违的亲切之感。
村里很安静,没有鸡鸣,也无犬吠——狗当然有,奇怪见了生人也不叫,远远地瞄一眼,消失。我喜欢乡间的篱笆,沿河,河水清清。篱笆里是开了黄花的茼蒿,小太阳似的花朵,积有雨水似蓄了盈盈粉泪,羞答答的俏模样。篱下的豌豆结了荚,饱满地炫耀在眼前,荚下缀一颗水珠,风过,便“啪”一声落下。有花白头发的老妇顶了旧衣遮雨,臂弯里挎一只竹篮,蹲在那里摘豌豆,摘一荚,清泠泠的雨珠便飞洒开来,那样鲜嫩青碧的豌豆荚,当是中午最美味的时蔬了。居于村野,真有口福,从摘豆到入锅,到口齿留香,也就几分钟吧,那才叫鲜美。
从豌豆开花时我们就入村了,那时金灿灿的油菜花正在绽放,调皮的蚕豆花狡黠地眨着眼睛,还有灼灼桃花欢笑在春风里。也就一个月吧,菜花结成了沉甸甸的籽荚,青蚕豆如拇指般缀在墨绿的枝叶间,新绿的桃树梨树坐下了小巧的青果,河塘里打眼一望,一片片小荷叶翠嫩得真能掐出水来,就如小碟子飘在河面上,叶间犹有嫩黄的小鹅惬意嬉戏,如此乡间小景,让人打心眼里喜欢呢。
篱笆里有新栽下的茄子、辣椒,雨中皆精神抖擞的样子。一指高的黄豆秧、筷子长的玉米苗皆长出大叶,顶了雨珠,明媚又清新。黄瓜秧好像刚学会攀爬,可巧就有竹竿支撑过来,也许明天一场雨后就会开出花来吧。那边还有南瓜、葫芦,一旦种下也就没人管它,自会慢慢地爬出蔓来,开花、结瓜的。都说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只要在春天种下饱满的希望,还愁没有丰厚的收获么?土地从来不会骗人的。
撑了雨伞,在村路上流连,村中难得遇上一个人。我喜欢的是村中的静,村中空气的清醇,随处可见闲花野草的质朴与清丽,还有那些榆槐桑楝之类的杂树,槐树已然打朵,桑树上缀满了紫亮亮的桑葚没人摘,一枚枚随风飘坠或落在水中,便宜了馋嘴的鱼儿。见到这些儿时常见的野树,真是亲切,像邂逅暌违多年的玩伴。
只是有些房子空了,门上的锁都生了锈,想来房主人暂时是回不来了,或者就是去了别一个世界。屋旁路边的破砂缸里,半缸淤泥一汪清水,三五棵慈姑苗张开剪刀似的叶片,莫不是还在无声地等待旧主人?就连梁上的燕子也在叽喳,影子一斜,穿过雨幕,远了。
此地的水真是清,没有杂质。雨点轻轻地洒在河面,间或响起一两声斑鸠的轻啼,更显得村庄的静。远远地看到一只黑水鸡在水中悠游,犁开两道轻波。没有一只船划过,倒有鱼儿好奇地浮出水面打量这个世界。那边人家屋后,有人着了雨衣,在汰洗衣衫,便有涟漪荡漾开来,仍是无声。但那水码头是架在一大丛芦苇中的,似乎还看到一只废弃的木船。到底是初夏了,芦苇正青青,我走近前,已有好闻的清香弥散开来。将苇叶摘下,开水烫好,便可用作端午节裹粽子了。
一河碧水在雨中轻轻地流淌,流着流着,就从春深似海流向落英缤纷,流成樱桃红、芭蕉绿,雨浥栀子冉冉香的夏天了。
往回走时,仍是细雨湿衣看不见。人家的檐下挂有好几串刚打下的青嫩箬叶,怕是清早在对面的苇荡里打下的吧?记得儿时端午节前打箬叶都是姑娘们的活儿,边打箬叶边唱歌,欢快得很,打多了还能进城换几个零花钱,买一身新衣裙。如今她们都嫁人了吧,或是进城务工去了?在乡间真的难得见到花季少年的身影了。
离开村庄,上了车,雨还在下。隔了一畦抽穗的麦田,又是一汪清澈如眼眸的河面,水意淋漓的村庄,映了河面,看上去真是美。那村庄叫黄邳,一位我喜欢的作家曾在那里度过整个童年和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