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飘香忆童年人民资讯

2023/9/23 来源:不详

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在《蚕豆二题》中写道:“只一掰就断了,两三粒翠玉般的嫩蚕豆舒适地躺在软白的海绵里,正呼呼大睡,一挤也就出来了,直接扔入口中,清甜的汁液立刻在口中迸出,新嫩莫名。”清香甜嫩的蚕豆一颗一颗入口,浓浓的乡野气息缠绵在舌尖嘴角,令人回味无穷。我们这一代农村出生的人,谁的童年里没有过蚕豆的相伴呢?每年立夏前后,家乡的房前屋后、田间垄边,蚕豆随处可见,那些淡紫色的花儿娇羞地藏在豆叶下,豆荚胀着鼓鼓的肚子,仿佛一触碰就会爆裂。初夏的黄昏,我们几个发小结伴去摘蚕豆。摘颗粒饱满而又不涩嘴的蚕豆,对于我们这些从小跟着父母干农活的孩童们来说,自有一套“摘豆秘诀”——一观二捏三摘法:首先,用“火眼金睛”,自蚕豆秆由下而上观之,靠近根部的蚕豆,往往“早熟”,荚大饱满;锁定摘豆对象,我们便用手指试捏豆荚,手感饱胀且豆荚内几粒蚕豆之间空隙紧密者则为“下手目标”;采摘蚕豆时,我们左手捏住豆秆,右手掌心握住豆荚,拇指和食指捏住豆荚根部,朝着豆荚生长的反方向顺手一拉,豆荚便脱离“母体”,落入掌中。我们剥开豆荚壳,将青蚕豆朝嘴里一扔,那脆生生、甜丝丝的感觉瞬间在舌尖弥漫。回家后,一家人围坐剥豆,母亲生火做饭,当晚的下饭菜便是腌菜烧青蚕豆。而对于我们兄妹仨来说,来上几串蚕豆项链、蚕豆手镯当然是最爱了!我们在一盘翠绿碧嫩的蚕豆中挑挑拣拣,将粒大饱满、翠绿似玉的蚕豆用棉线挨个串起,和着腌菜烧青蚕豆一起煮。蚕豆熟了,未至凉透,我就迫不及待地戴上蚕豆项链、蚕豆手镯,顾不上吃晚饭,和发小们一起疯玩去了。我们一起跳着橡皮筋,蚕豆项链在脖子上打着节奏,跳累时我们就停下来,随手摘取一粒,放入嘴中。蹦跳的时间长了,小秋的蚕豆项链由于煮得太烂,便“大珠小珠落玉盘”了,于是,大伙儿将小秋的蚕豆项链“一扫而光”。接下来,小秋就吃起了“百家豆”,你的蚕豆项链上拽一颗,她的蚕豆项链上扯一粒,蚕豆的濡香和着欢乐的笑声在橡皮筋上一起弹跳着……至今回想起来,如果没有蚕豆,我们的童年便少了些欢笑和乐趣!那时,我们上学时,有一个特殊的假期——农忙假。第一次放农忙假我就跟着小芹姐帮生产队里摘蚕豆。蚕豆田里,生产队长划定了我们的摘豆区域,我们腰系布袋,投入到“摘豆大军”中。农民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在豆田间,垄边传来林阿姨的声音:“哎哟,这腰弯时间长了,还真得直一下身。”“你也真是的,昨天腰刚闪了,今天也不歇一下!”陈阿姨的嗔怪中蕴含着关心。田头,不时传来过磅的报数声:“叶小林,20斤!王立根,25斤!”在一片热火朝天的劳作场景中,我已摘了半袋的蚕豆,感觉有些吃劲,小芹姐说:“你力气小,不要硬撑着,我和你一起去称蚕豆吧!”“王阿丽,8.5斤!”此时此刻,我觉得过磅员的声音异常响亮!我将蚕豆倒入箩筐中,小芹姐提醒我:“你是第一次摘豆,要将布袋中的豆子全倒清啊,特别是布袋角落,别留在那儿!要不然会重复计数,占集体的便宜。”又是一个蚕豆飘香的时节,浓浓的香味里有经年的岁月,我将儿时玩乐的场景、母亲烹煮忙碌的身影、小芹姐的循循善诱、农民们的勤劳纯朴一一串起,如童年时串蚕豆项链、蚕豆手镯,挂在脖子上,戴在手腕上那般珍爱。这抹不去的童年记忆啊,便在五脏六腑中弥漫开来……本文来源:梅州日报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59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