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成长黄教院附属中山学校孩子们开启了
2022/5/11 来源:不详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较好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
云成长
闭环管理、在线教学,让同学们和自然仿佛暂时说了再见。在线上的科学课堂中,学生们明显显露出了重返自然,亲观草长莺飞的愿望。虽囿于场地和器材,但在六年级的科学课上,同学们仍受到了姜琳、万慧、袁英、季海香、厉敏娜5位科学老师的启发与鼓励。师生共同怀着兴趣与期待,进行了一次线上线下混合式的自然探究之旅。居家,也能实践出真知;线上,也能云端“探”自然!
“水的存在与否究竟对生物生存生长的影响有多大?”面对老师的课堂提问,学生们各抒己见,纷纷回答。结论的得出需要探究实践的支撑,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与探究实践素养,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学情,将空中课堂资源加以完善与延伸,借助在线教学平台,落实“探究水对种子萌发影响”实验的线上教学与居家实践,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首先,教师使用腾讯会议的投票功能,请学生选择实验方案并分析其合理性,通过互动反馈加强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的认识与把握。然后,教师以实验学习单为参考工具,引导学生在家完成探究活动。学生可以参考学习单的内容,明确实验的准备、设计与实施流程,并做好相关的记录。此外,教师还借助晓黑板的“打卡”功能,设置了为期七天的探究活动,通过每天打卡提醒学生需坚持观察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做好图文记录。同学纷纷参与其中,用生动有趣、各有特色的语言与精心拍摄的实景照片记录着实验的现象。教师也持续云回复、云点评学生的观察记录,在鼓励学生的同时,围绕在实验设计、观察方法、记录方式等方面发现的问题,与学生及时互动反馈。在学生每日的打卡中,可以欣喜地发现他们的用心与进步。探究学习单
打卡记录
活动过程中,学生们也同样经历着酸甜苦辣。“为什么我的种子还不萌发?”“为什么我的蚕豆宝宝生病了?”“我的种子已经长出了叶子!”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仅是完成了一个看似简单的实验,也不仅是通过打卡养成了较为良好的探究习惯,更重要的是,他们重新开启了与自然的“对话”。在活动中,学生们体验着探究实践的意义——实验无所谓成败,结果没有正确与否。更重要的是,学生们感悟到了生命的奇迹与可贵。后续,教师也将结合学生的观察记录,对实验中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六(5)班的王嘉乐同学说:
我的心情有点沉重,因为七天的种子萌芽实验以失败告终。在最初几天,水培的两颗蚕豆状态还是不错的,有一颗还长出了小芽到1cm左右。转折点在第四天,一颗蚕豆感觉是“生病”了,壳开始发软,并有臭味。我开始意识到这颗蚕豆生病了,然后赶紧拿走。但是还是晚了,“发芽”的这颗蚕豆也受到了感染,随后两天,它的壳也慢慢发软,萎缩。
沉重之余,我总结下失败的教训。首先我没有仔细选择种子。回想那颗先“生病”的种子一开始的状态就不是很好,表壳有点黑斑。其次,种子没有经过消毒(应该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然后应该放入清水中浸泡两天,再将蚕豆移出,沥干水。在之后的水培过程中,必须定期更换清水,避免在水中滋生细菌,影响幼苗的生长,还必须为蚕豆提供充足的散射光。
有了这些教训,下一次我一定能养好蚕豆宝宝。
六(5)班的陈欣怡同学说:
我的豆子从一棵小豆子长到一株豆苗,真的让我感觉到大自然的不可思议。在种植绿豆的这段时间里,让我明白做事如果多一份耐心就多一份收获。最后希望豆子在我的细心培育下能茁壮成长。
六(5)班的李亦茹同学说:
在实验中,通过同学们观察记录的分享,我发现:1.生梨种子没有豆类种子发芽的快;2.种子前几天无任何变化,直到第5天时,有些饱满的种子颜色会变深,尖部有黄褐色露出,但无法预知发芽没;3.豆类可能适合水培,但生梨种子适合土培。
这个活动使我收获很多。从我选种—播种—灌溉浇水等一系列亲力亲为的过程,让我体会到在孕育种子小生命的时候,那种期盼它快快发芽,快快长大,希望它在未来能结果。
转自“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