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的ldquo面rdquo何平

2022/5/17 来源:不详

“面”,真是一种妙不可言的美食体验。

蚕豆上市了。据说原来蚕豆别名胡豆,罗汉豆、佛豆、倭豆等,约在汉代经丝绸之路从欧洲地中海沿岸传入中国。在唐朝以前的诗词中找不到关于蚕豆的描写。南宋诗人舒岳祥诗云:“莫道莺花抛白发,且将蚕豆伴青梅。”蚕豆是与青梅同列的。而同样身在南宋的释行海,则在诗中说:“雨洗樱红蚕豆绿,金衣公子可怜谁。”把蚕豆与樱桃并论。而在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的笔下则是:“味与樱梅三益友,名因蚕茧一丝约。”称蚕豆、樱桃与青梅为三益友,可谓推崇备至了。我不知道当时的蚕豆怎么吃,不过要从诗中看,似乎是生吃哩。现在我们吃蚕豆,都是煮熟吃的。生蚕豆有股味,宝应人叫“青帮味”或“秃腥味”。蚕豆有一层厚厚的豆荚,去掉这外壳,还有一层皮,宝应人叫二层皮。最嫩的时候,蚕豆是带二层皮吃的。最常见的便是把蚕豆或水煮或油焖,烧得烂烂的,吃到嘴里宝应人形容为“面”,上海人叫“糯”,好像词典里找不到确切的解释。这种“面”是类似吃面粉或糯米粉之类食品的感觉,但与直接吃粉类的口感又不尽相同,是在口中软软的、酥酥的、绵绵的、沙沙的感觉,无需牙齿的咀嚼,没有纤维需要咬断,甚至不需要上下腭的摩擦,就可以“抿”而咽之。其他的豆类如黄豆、豌豆、毛豆、扁豆、梅豆、芸豆等等,是没有这种口感的,这是蚕豆所特有的。吃的时候,舌头的作用只是轻轻地褪出蚕豆的那二层皮,也有人会连那二层皮都吃下去,刚上市的蚕豆的二层皮也很嫩的。五香烂蚕豆是我们小时候最常吃也最喜欢吃的,宝应也叫“烀烂蚕豆”。一个“烀”字表明了要充足的火功,把蚕豆用水浸泡至涨大饱满,换清水加入盐及花椒、大料、桂皮煮,开了后用小火慢炖,直到酥烂绵软。上学的路上有卖烀烂蚕豆的,一分钱就可以买几颗,那时就是我们不可多得的美食了。有的小孩用线把蚕豆穿成串,挂在脖子上,想吃就吃一颗,还可以与别人分享呢。如果泡蚕豆时长出了芽子,照样煮得烂烂的,那也好吃,叫发芽豆。蚕豆当然还有其他的口感,比如鲜。蚕豆米子与刚上市的苋菜炒,是一种绝配,也可以炒鸡蛋、炒肉片、炒鳝丝、炒咸菜。除了作炒菜的配料,还能烧汤,蚕豆米子蛋花汤,鲜美无比。说起烧汤,还可用晒干的蚕豆米子。以前保鲜的手段不多,新鲜蚕豆吃不了多长时间,便晒干了保存。等到蚕豆下市了,它就可以上场了。劈开蚕豆,放入水中稍泡一会儿,蚕豆皮就自然脱落了。泡好的蚕豆用油煸一下,切忌不能炒煳了,然后放入清水,好好滚一下,汤如奶白,再打入蛋花,放入咸菜,这个汤比加了味精还要鲜许多。汤里煮开了花的蚕豆,吃到嘴里,依然面面的。蚕豆也有香脆的口感。一种吃法是把带内壳的新鲜蚕豆放在油锅里炸,不过也要事先浸泡并在内壳上剪一个小豁口,要把水分完全炸干,这时的蚕豆香、脆、酥,可以空口吃,也可以做下酒之食。这种蚕豆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兰花豆”。其实这种口感也离不开“面”的感觉,只不过“面”酥了,要稍微嚼一下,蚕豆便化为油沙样的粉末。“面”,真是一种妙不可言的美食体验。我不太喜欢吃的是浙江的茴香豆(就是孔乙己站在柜台前喝酒时吃的那个茴香豆)和北京的铁蚕豆,太费牙了,既吃不出蚕豆的鲜味,更吃不出蚕豆“面”来。

最近精选

(点击下面链接可阅读)

杨桥春梦|何平

杨桥记忆3|怀旧这条回家的路|柳西元

写给春天的诗|王得平

主编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3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